大学之道-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
大学之道!这里大学指的什么?
大学之道的大学有两种含义:一是博学的意思;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。
通俗来讲,大学之道的大学是指通过学习来拥有良好的修养和素质,进而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。
“大学之道”的“大学”指的是:
一是“博学”的意思;
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“大人之学”。“大学之道”是儒学经典《大学》开篇第一句。《大学》原本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宋代人把它从《礼记》中抽出来,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相配合,到朱熹撰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时,便成了“四书”之一。
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?
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。
《大学》开篇***是: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可谓开宗明义。明明德,阐明了一个最要紧的事是去掉自已的一切私心杂念,把自已本自具足的天性即明德显露出来。
在亲民一句又明确了明明德后的责任。一个人明明德后,还要帮助没有觉悟的人觉悟,也让他们显露出他们自身的天性即明德。
止于至善的范围更大,是让天下的人都觉悟,显露出自有的天性即明德,也就是至善的境界。
大学之道!这里大学指的什么?
是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《大学》。
《大学》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,原是《小戴礼记》第四十二篇,相传为曾子所作,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,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。经北宋程颢、程颐竭力尊崇,南宋朱熹又作《大学章句》,最终和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称“四书”。宋、元以后,《大学》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,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
"大学之道"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,特指培育人才的教育机构,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。
在中国,大学通常指的是高等教育机构,包括综合性大学、学院、学府等。这些大学提供本科、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教育,培养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。
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,更是培养人才、传承文化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心。大学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学科的教育,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、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,使他们成为有高度素养和道德观念的合格公民。
此外,在国际上也有类似的机构被称为大学,但具体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。总的来说,无论在哪个国家,大学都是指提供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机构。
大学的三纲八目?
“大学之道三纲八目”:“三纲”指的是明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,它既是《大学》的纲领旨趣,也是儒学“垂世立教”的目标所在;“八目”指的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《礼记·大学·三纲八目的追求》节选: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;定而后能静;静而后能安;安而后能虑;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;知至而后意诚;意诚而后心正;心正而后身修;身修而后家齐;家齐而后国治;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。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!
三纲领八条目是指朱熹在他所著的《大学章句》中,《大学》提出的“明明德”、“亲民”、“止于至善”三者,“格物”、“致知”、“诚意”、“正心”、“修身”、“齐家”、“治国”、“平天下”八项。后人称之为“三纲领八条目”,简称“三纲八目”。
中国宋明理学家对<礼记·大学>的中心论点所作的概括。
答:大学的三纲八目分别是:
三纲是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。
八目是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三纲指〈大学〉中「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」三纲领;八目指「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」
《大学》提出了“三纲领”和“八条目”,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,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jkidneyhosp.com/post/364.html发布于 05-14